9月8日,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交科”)联合湖南省醴潭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通和工程有限公司,在G60沪昆高速醴潭段路面中修工程中,成功实施了钢渣沥青路面磨耗层试验段铺筑,铺筑长度170米。这是湖南省首次将钢渣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对钢渣沥青路面技术在省内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G60沪昆高速醴潭段路面实施钢渣沥青路面磨耗层铺筑。

湖南每年产生钢渣量约140万吨,全国每年产生的钢渣量已经超过1亿吨。而目前我国钢渣综合利用率很低,仅有10%左右。大量的钢渣堆弃、填埋,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去年9月18日,由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游典型城市群多源无机固废集约利用及示范”项目启动。该项目针对长江中游长株潭及周边地区典型城市群“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研究工业尾矿、建筑垃圾、道路垃圾、冶炼废渣等典型多源无机固废产排特性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适应区域特征的固废资源化利用体系,并通过工程应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最终通过建立商业化模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固废资源化利用。

 

△工人正在铺筑钢渣沥青路面磨耗层。

钢渣沥青路面工程是湘交科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游典型城市群多源无机固废集约利用及示范”课题四——“生态化建材在长江中游海绵城市中的典型应用技术研究”的试验段之一。课题组通过对省内钢渣粗集料物化特性的研究,创造性提出了适合钢渣粗集料多孔特性的骨架嵌挤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为钢渣沥青路面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一步,课题组还将进一步研发多种基于冶炼废渣的生态化建材,应用于公路建设养护领域,为固废资源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途径。

湘交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钢渣为代表的冶炼废渣作为沥青混合料粗骨料具有耐磨、抗滑、强度高、与沥青黏附性好等特点,将冶炼废渣用于沥青路面,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道路养护品质、缓解优质筑路集料匮乏问题,同时还将钢渣“变废为宝”,实现工业固废物再生循环利用,对促进交通绿色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